瓊中小黃牛是海南省著名的菜品之一,名氣都已傳至東南亞。美味的瓊中小黃牛加上香醇的山蘭酒,已經緊緊拽住了不少游客的胃。在瓊中,很多餐館門口都少不了瓊中小黃牛的招牌,很多到這里來的游客都要點名嘗一嘗這道瓊中美味,小黃牛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頗受食客的熱捧。
瓊中黎族美食之瓊中小黃牛又稱“鹿肉”、“野牛肉”。與其它地方的牛不同的是,瓊中小黃牛的個頭小,一頭一歲半的小黃牛凈肉不過二三十斤。其次,瓊中小黃牛全是野放的,牛性特別兇猛,而且原生態(tài)無污染。黎族人把它們放養(yǎng)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以吃樹葉為生。每隔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主人會去山上,用自家獨有的方法召喚領頭牛,領著牛群到固定的地方去吃鹽巴。吃鹽巴和各種樹葉長大的小黃牛,肉纖維較細,顏色深紅,水分低。由于肉質好,不需要太多調料和加工,肉味自然鮮美。 牛肉富含蛋白質、氨基酸,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其中黃牛肉有安中益氣、健脾養(yǎng)胃、強筋壯骨的功效。據當地人介紹,國家舉重隊在海南集訓時,每天都點名要吃小黃牛,因為小黃牛讓舉重隊員吃了長力氣。
小黃牛的吃法,炒、煎、煸、烤各有特色,味道俱佳。如干煸做法,由于肉質好,不需要太多調料和加工,炒時加入海南的山柚油,灑些芝麻和香菜,肉味鮮美。其中的牛筋是淡黃色的,有韌性,很耐嚼,被切斷后,呈圓柱形。如果享用野牛火鍋,味道更鮮美,還要帶皮吃,因為牛皮脆而爽。而黎族人的傳統(tǒng)則是架在木炭上烤,吃起來倒也風味獨特。
燒制小黃牛過程中最好多放姜片,能夠有效的去除小黃牛帶有的腥味。先用醬料腌制幾分鐘后再用大火燒制,味道更好,入口香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