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保亭旅游官方網 作者:xiaoli
旅游是要講究點兒內涵的,首先“百十來年的歷史”是必要的;其次,某某名人故居,十幾個人同時參觀都會感覺比肩接踵;最不濟也要占個“風景秀麗”…如果你相信了這些噱頭,那你就快被“坑爹”了,在這個旅游泛濫的時代,剩下的往往都是眼淚。或許各位和樓主一樣,經歷了不少的坑爹之旅,感覺旅途就是“吐槽”與“無力吐槽”虐心之旅,但還是忍不住一次次滿懷期待的出發,不為遠方,只為遇見,不成功便成仁。這一次,樓主遇見了保亭,也遇見了原汁原味的黎苗文化。
樓主素來喜歡那些神秘古老的民族文化,所以這次保亭之旅不能說是“體驗”之旅,畢竟4000年傳承積淀的黎苗文化不是3、5天能體驗透徹的,因此本人帶著揣摩和印證的誠意來與大家分享此次“探尋之旅”,誠信分享,不許閑來吐槽,可以玩命點贊!
保亭的“檳榔谷”據說是海南民族文化活化石,于是樓主選擇了檳榔谷作為首站,來到這里從大門開始就能看到各種的圖騰,人類文字發明前就是由圖騰承載歷史的記錄傳承的。雖說只是短暫的停留,卻也可以深深的感覺到歷史的滄桑和原始民族魅力的呼喚。可是接下來,樓主再次被深深的震撼了。
這里的圖騰可不僅僅保留在各種“物件兒”上,樓主看到很多年邁的老者的臉上、脖子上也紋上了大片圖騰,且不說審美,看著都肉疼,仔細詢問后方知這是本土居民最大的特征“雕題離耳”。所謂的“雕題”就是紋臉,即在臉上刻圖案;“離耳”就是耳朵上佩戴大的耳環,這些“地道”的黎族阿媽們就自如的閑庭在檳榔谷,成為一道珍貴的人文風景線。只能感慨強悍的民族不需要解釋,但用身體作為民族精神的傳承的載體,真是不得不佩服其勇氣,不知道這種傳承是否會繼續延續在現在的年輕人身上。
黎族人的勤勞和智慧在“展覽館”得到淋淋盡致的展現,這里珍藏著整個海南島最全面最珍貴的黎族民間各種文物以及見證黎族發展歷程的種種器皿和圖片、影視資料、百年的谷倉。尤其是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黎錦更是享譽海內外,海南最大且唯一的“明代特大麒麟雙鳳龍被”就被收藏于此。
除了原住的黎族,苗族的文化也是這里的一大特色。苗族被稱為是蚩尤的后代,在原生態苗寨的蚩尤文化長廊上可以大致的了解到苗族人的歷史。在觀看過古老祭祀以及“上刀山”“下火海”之后,更是對蚩尤曾經連續九次擊敗黃帝這樣神秘人物感到信服。苗族土著人居住的依然是“吊腳樓”,依山而建,錯落緊鄰,遠不同我們城市中的鋼筋水泥,在這里,有說不出的美好與和諧。
每一個古老的民族都有一些神秘的祭祀或者“特殊崇拜”,黎苗族也不例外,在這里有一片神秘的雨林,這兒供奉的是一塊形似生殖器的石頭,被稱為“石祖”,是祖先和生殖力的象征。黎族人信奉萬物有靈,盛行圖騰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所以這里還有母樹崇拜、圖騰崇拜等不同的祭祀區域。淵源久遠,難以一一追述,卻覺得應該懷著一份敬畏之心。但本次旅行遺憾的是沒有趕上這里一年一度的黎苗傳統盛宴—嬉水節,此外,再無遺憾。
相比一些人遭遇的“全程槽點的堵心”之旅,這里美景目不暇接,好玩的東西數不勝數,在這里,可以自由的探尋古老的黎苗文化,品嘗黎苗的美食,欣賞古樂隊的傳統表演,與黎族的阿哥阿妹共跳竹竿舞,共唱山情歌,挑戰一下傳統的扎魚;跨進苗寨的牛頭門,喝一碗苗家的攔門酒,幫阿婆晾曬手工的蠟染畫布,與姑娘們跳上一段熱情的迎賓舞,如果幸運,遇上了結婚嫁娶,還可以討上一碗喜酒喝,感受黎苗文化的原始與淳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