饃是什么?——估計很多說海南話尤其是本省東部地區(qū)的民眾都會有此疑問。其實,從食品本身的屬性上講,儋州人說的“饃”大體上相當于東部如文昌地區(qū)說的“粑”;例如,儋州的灰水饃就基本相當于東部地區(qū)“赤粑”。
在儋州,饃不僅像粑一樣指蒸制出來的柔滑而又有粘稠性的米制食品,也會把通常稱為糕即蒸制后較為膨松的一類歸入其中。因此,把這兩類概括起來,也可統(tǒng)稱為糕饃。
“饃”樣紛呈
儋州的饃種類繁多,形狀不一,風味各異,這里僅擷取幾種名“饃”來介紹。
白饃,又稱油膜,制作時用新鮮糯米磨制成漿,以蝦米、魷魚、五花肉攪拌,然后在蒸盤里先澆薄薄一層,蒸熟后再澆一層,一層層疊加蒸制而成。要先后分成十多二十層蒸熟直至滿盤。最后在饃面上涂上蒜頭油,灑上蔥花,吃時再配以醋酸、辣椒、醬油為佐料。蒸熟的白饃看上去潔白嫩滑,吃起來香甜可口。
灰水饃,也叫堿水饃,由用料材質(zhì)而得名。灰水,即堿水,取家中燒柴遺留的火灰,用濾網(wǎng)隔層,在灰上淋水,濾下來的堿水,再濾掉雜質(zhì)就可以了。灰水饃就是用這樣得來的堿水,和著糯米粉,調(diào)成糊狀,放到一個大圓盤里隔水蒸熟。饃的顏色依堿水的顏色而定,有深黃或深橙,淡黃。饃體柔韌十足,吃時將線放在饃體下面,線呈環(huán)狀輕輕一拉,饃就被切得整整齊齊。切好塊后,澆上剔透的糖汁,即可食。
蘿卜饃。先將粳米磨成漿,把蘿卜刨絲炒熟后與米漿攪勻再加上蝦米、魷魚絲、切碎的五花肉、味精、食鹽、胡椒粉等,蒸上半個鐘頭,起鍋后再在上面淋上一層蒜頭油再撒上蔥花。饃面紅綠點綴,蘿卜味香濃,各味相濟,入口鮮嫩。儋州人也常常把隔晚的蘿卜糕切成片下在平底鍋里,用花生油煎至金黃色,香味更濃。
儋州當?shù)孛朗尺€有:白糕,花生糕,鍋邊饃,煎堆,油炸包,薄鏟,薯粉面,蛋黃粽,堿水粽,山簍果,薯巴糖水,蘿卜生,香糕,糖糕,布撈“騷”、葉子饃(有人叫"鴿子饃”)、芝麻膜、新洲糯米雞、新英炒粉等。
推薦美食地點:那大鎮(zhèn)三角街紅旗市場、幸福街、那大一小對面可以吃到鍋邊饃。
推薦的美食地點路段比較窄小,建議乘坐當?shù)仫L采車(三輪車)或電動車(不安全)前往,直接告知街道名稱,到達地點就能看到攤位了,3元-5元可到。
出租車:那大鎮(zhèn)中心出租車很少,一般不打表,乘坐之前要協(xié)商好價格,市中心區(qū)域一般10元均可到達。